     
- 帖子
- 6043
- 精華
- 0
- 積分
- 3205
- 回帖
- 4892
- 便服
- 1207
- 轉圖
- 1014
- 校服
- 6
- 金錢
- 0
- 感謝
- 0
 
|
本帖最後由 viewfinder 於 2021-6-20 02:08 AM 編輯
早排影左幾場外拍, 又係時候更新吓個 post.
我覺得作為一部中價機, 佢係暫時真的最好(我對價錢既定義係 under 10k 叫入門機, 10~20k 中價機, 20~30k 高價機, 個 body over 30k 叫天價機), 用起黎無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, 咁佢係 A7III 改進型自然維持高性價比特徵.
1. 最令我意想不到, 最滿意係 A7c + Tamron 17-28 相對小巧體積, 影街就算人多少少地方都無引起太多人既目光(咁係 mk/tst/cwb 唔敢包), 好多人都無望, 最多眼尾望二吓. 遠睇只係一部 apsc size, 啲人唔知 full frame 級. 對我拍攝順利程度起到幫助, 以前用大機+巨鏡明顯好多人望. 有傳 A7 IV 體積增大至 A7R4 呎吋, 雖然對 30MP + 4K 60fps 有期待, 但唔係太想用返大型無反. 同埋 A7c + Tamron 17-28 好方便邊影邊放入袋, 有需要可以立即拎出黎, 唔洗全程渣機係手.
2. 就我個人經驗, 依個只係大約數. under 3200iso 一定 A7R4 清過 A7c, 4000~5000iso 當互有勝負, 低光 6400~12800iso 開始 A7c 贏 A7R4, A7R4 縮圖 24MP 都似乎唔夠打. 咁對我都有用. 因為天氣熱, 外影每次傍晚先開始, 光線已開始暗, 有時影到天都黑埋, 又或者去左 d 陰暗位影. ISO 有時都唔覺意上到高, 但出黎質素都仲合格. 香港天氣愈來愈熱, 第日除左秋冬, 我諗室外只可以影傍晚, 又唔洗比迫用閃光燈咁揚.
3. 色水我覺得 A7R4 中性少少(A7S3 更加中性一點), 可能兩部定位真係專業機. A7c 都有味精, 但比 A7III 為佳.
4. AF 比 A7III/A7R4 好. 但依個價唔會比 A9II/A1 個 AF 你, 依然會唔中焦.
5. EVF 太細真好難睇. 機身防震比較差, 影相還可以, 拍片隻手要好定.
6. Tamron 17-28 唔夠 Sony 16-35 GM 清, 但用左 Topaz Sharpen AI 後銳利度無太大分別, 係 details 位 16-35GM 仍然多 d 嗜. 所以 Tamron 17-28 好抵玩, 特別配 A7c 細機身. 就算有錢入 16-35 GM, Tamron 17-28 可能都要保留; 因為 16-35 GM 只適合影樓/公園, 影街極限都係 Tamron 17-28 或更小型既鏡頭.
暫時我都好滿意. 除非 A7 IV 性能有突破, 明年才考慮換機. 但最新消息指 A7c II 明年下半年會推出, 我見 A7c 係日本都幾賣得, 同埋外國呢二三個月明顯多左人買 A7c, 可能因為 A7III 有快門問題(快門比較容易壞), 一部份原本買 A7III 轉投 A7c. Sony 見 A7c 銷路都唔太差, 著手開發第二代.
但現在好多電子元件或原料都缺貨, 似乎好多新相機都 delay, A7 IV 有機會廷期. 特別係佢作為 Sony 未來主力量產機, 如果無保證足夠供應量, 不如唔出好過. |
|